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追寻一座都德时代的村镇


有人开玩笑说,要不是他们穷得没有钱装修房子,我们今日可看不见这么一个美丽的都德(Tudor)时代的乡村了!听起来有点幸灾乐祸,但Lavenham确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而成为今日美得不得了的英国乡村。

像英国其他小地方一样,星期日的Lavenham没有任何公车服务,于是我们特别安排一个没有工作的周末,去看看这座保存很好的中世纪英国乡村。 这一次,火车是自利物浦街火车站驶往伦敦东北方向,朝东安歌利亚的萨佛克郡南部的乡野奔去。最靠近Lavenham的火车站位于萨伯里镇(Sudbury),此行火车并非直抵萨伯里,我们必须在中途转站,乘上一辆只有一节车厢的小火车。小火车步履轻快,呼啸着钻入了萨佛克郡的乡野,空气中顿时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清新怡人。萨伯里是英国田园风景画家盖因斯布洛(Gainsborough)的故乡,这里曾是东安歌利亚的纺织业重镇,我们必须在这儿转乘巴士穿越乡野才辗转抵达Lavenham。

曾经,Lavenham是全国排名第十四富裕的乡镇,那是十六世纪初期的鼎盛繁华了,是纺织业为她带来的富裕。这里曾经一度家庭工业发展蓬勃, 编织的羊毛呢料外销到全英格兰,欧洲,甚至北非和亚洲。但这一切繁华在十六世纪初达到巅峰之后却在新世纪未降临前即烟消云散。当纺织业自家庭工业转型为工厂制造业,纺织业中心移师英格兰北部和西部。Lavenham的辉煌也因此一去不复返,人们竟然拮据得连重建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于是村中的半木造屋就这样风雨不改的伫立到今日。当年的时代悲歌,谁想今日那老房子却成了著名的文化遗产!

Lavenham是完全英格兰式的中世纪半木造屋小村, 她没有德国浪漫之路沿途小村童话般的诗情画意,不如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满溢的浪漫色彩,却展现一种英式朴素简单的古趣。村中无所不在的半木造屋正是都德时代的东安歌利亚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房子的木条结构是一板一眼的直线,粗细不一,不经修饰,偶而出现一两道交叉的弧线,乍看之下好像小童在不同颜色的纸版上涂画的线条。体积不一的木条原是房子的框架,却也勾勒出房子的脸谱,木条间的石墙除了典型的白色,还有橙黄,粉红,褐色等。将近五百年了,房子都老了。木材不比石材坚固,年代一久远,双层房子都变形了,更何况村子本就建在不平整的地形上,但当局还是努力让他们继续歪歪斜斜的伫立着。木房子都返老还童似的,咿咿呀呀纷纷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有的楼层不平稳了,水平线因承受不了重量被压成了自然的弧形,有的整副墙都倾斜了,好像随时迎面压向路人或用力一推即应声而倒;有的像戴着歪歪的帽子,有的则侧着头在看来往的人群,有的仿佛迫不及待的探出头来吓唬过往的路人!总之,千姿百态,令人忍不住去追逐他们动人的姿势!



美丽的半木造屋主要散布在市集广场,市区大街, 沃特街,叙令街形成的四角形区域。伫立广场上的市政厅就是一座庞然的白色半木造屋,标志着十六世纪初期的富裕;广场另一头源自14世纪末的Little Hall却又是不同风格的色彩鲜亮;沃特街有成排各色的半木房子;市区大街的Crooked House则不知歪着头看着人来人往多久了! 他们都见证了小镇的风光吧,也无奈于转眼即变的虚幻。静看时事的变迁,这些老房子肯定不胜唏嘘,曾经站立成一种傲然的姿态,尔后又成了千金散尽的卑微,现在又是受尽保护的珍贵,老房子们怕都要胡涂了!

关于这些半木造屋,有位朋友曾笑说,他们盖房子都不用尺量啊!英国好多小镇都可见这些 “不用尺量”而建的半木老房子,典型的黑木条纹和白石墙,一律的歪歪斜斜。是岁月让这些半木房子都佝偻了,Lavenham众多的老房子也不例外。旧时代的建筑总显得特别美丽,那种美丽除了因为稀有而显得珍贵,同时也多了分岁月酿成的独特魅力。年代久了,房子斜了,线条曲了,岁月不经意地让房子们站成另一种姿势,让他们都站成了一件件古老的艺术品。

如今,只有1千7百人居住的小村,因为这些老房子的存在,基本上还是很热闹。 许多人都跑来看看这些古老的美丽。 今日,我们钻入这座都德时代的村镇,追寻的正是经那古老岁月酿过的香醇味, 让自己投身在无数美丽线条和色彩组成的时空里, 身边依稀交叠着十六世纪的光影!

2005年

(此文曾刊于星洲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