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Velocity vs Intensity

我最喜爱和欣赏的吉他作曲家Leo Brouwer说过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 I hate velocity,but I love intensity.

教琴这么多年,曾经不止一次,学生问我:老师,你可以弹多快?或,你弹过最快的是哪一首‘歌’?我不会介意年轻的孩子们这么问,而且他们也没有挑战我的意思,只是好奇。但是孩子啊,我应该怎么告诉你,音乐的意义是什么呢?从来没有学生问我,谁,很musical!

也难怪,充斥在他们周遭的都讲求速度,电子产品讲求速度,快,还要更快;电影蒙太奇和节奏要快,不然没味儿;吃的是速食餐;体育竞技场上更不用说啦,音乐则节奏感不仅要强,同样的也要快,这样才够酷!有的学生误解古典音乐的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乐曲速度很慢,所以很闷!?(大概从来没听过巴哈、莫扎特、贝多芬等等等等!!)

上youtube搜寻,有的录影标题大概是‘the fastest’什么之类的,真的弹得很快、很快!但问题来了,第一,快就是有素质的音乐吗?第二,还能再快吗?第三,没这么快的就不够好吗?第四,音乐只讲求速度吗?

我只说古典吉他。新一代古典吉他乐手,弹得越来越快,而且很干净,技巧方面简直出神入化,这是可喜可贺的,因为这说明了速度不再是这个年轻的古典乐器的障碍了。但另一方面,音乐诠释却显得有些苍白,难得听见古典吉他展现‘小型交响乐团’的魅力,而是一台又一台的‘grand piano’!

的确,速度可以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且马上获得赞赏。像杨雪霏弹Villa Lobos的第12练习曲,第一个印象就是:天啊,我即使练一辈子也不可能弹到这样的速度!还有Ana Vidovic演奏的巴哈BWV 1006a前奏曲或Walton 5 Bagatelles I和V,没有多少人能弹得这么快又这么干净。最近听John提起在荷兰遇见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吉他手,弹奏速度快得像机器一样!!去年,他在德国评审一项比赛时,也遇见一位参赛者弹Walton的Bagatelles 1弹得很快,比赛结果不入三甲而令这位乐手百思不得其解。追求速度,似乎已成为古典吉他界里的趋势,而且,观众似乎也很喜欢!

走笔至此,也许你要误会我是反对速度的,绝对不是。速度的确很重要,我们弹奏某些音乐,如果没有速度,就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乐曲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我们不能把一首Gigue弹得很慢,那就显示完全不了解这种舞曲的风格。

但并非每一首乐曲都要弹得越快越好的。我记得去年跟John上Walton的5 Bagatelles第三Alla Cubana时,第一个评语就是:你弹得太快了。乐曲的题目显示这是一首古巴音乐风格的曲子,而且作曲家也标示了演奏速度!也许他看出我眼中的疑问,接着说: 很多人都弹得很快,我不明白,也许他们没有看谱!真绝的回答!当我开始慢慢地去发掘这首乐曲的内涵时,她,原来是一首这么美的音乐,太快的速度是埋没她的美的最大原因!因为,太快的速度破坏了这首乐曲的intensity。

然后,我读到了Brouwer的那句话,从此,更令我深思velocity和intensity在音乐中的意义。我相信,Brouwer要表达的是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只有velocity是没有意义的,好的音乐在于如何成功创造intensity!这就不只是单靠速度就可以达到的。我们通常说音乐很美,美在哪里?美在她的intensity,让我们的情绪被引领着起伏、波动,被感动,被征服。Brouwer甚至说,对很多人来说属于表达音乐美感的vibrato技巧,对他来说是却是表达intensity!我现在越来越有同感。

芬兰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Kai Nieminen到我们学院授课时也曾说,music is to create tension。我想,他们都在表达同样的音乐哲学。这个tension或intensity可以通过音质,音色和音量来达到,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首先不仅要对乐曲深入了解,才有能力诠释她,创造张力;其次,要对本身弹奏的乐器充分掌握,例如你手中的吉他到底能够发出怎样的音色,而你本身的技巧是否能够创造你脑中想要的音质、音色和音量。常说,吉他是小型交响乐团,为什么?就是因为她可以在一首乐曲中,有时候是大提琴,有时候可以是小提琴,有时候是铜乐,有时候是巴松管,有时候是double bass,有时候是钟声,有时候是敲击乐器如鼓或锣,有时候却是竖琴。。。。对我来说,这是一把奇妙的乐器,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她。而超越这一切技巧的,tension或intensity的创造,秘密却在于articulation和phrasing,这是Graham Wade解读很多吉他演奏家的共同偶像Julian Bream时的醍醐灌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