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那一夜,徒步在喜玛拉雅


终于攀上了黑岩峰!风那么大,那么凛冽,我快步踩着乱石走向更高的山脊,走到终于可以看见昆布冰川全景的地方,赶紧按下三次快门,拍了圣母峰全景图,没敢再逗留,又快步走回挂满经幡的巨大堆石标那里,躲在其中一座堆石标后,勉强挡去猛烈的风。头顶上的经幡被风吹得剌剌作响,我却气喘嘘嘘地有些虚脱。

正准备要下山了,忽然瞧见队友渺小的身影正一步步努力地走上来,内心顿时一阵欣喜和感动,她们到底是好样的。两人都是第一次到尼泊尔徒步,然后就随我这个疯子徒步圣母峰基地营路线,没有导游,没有背夫,凭的就是一股毅力。

我就这样,独自在这个许多徒步客梦想抵达的地方,仰望圣母峰、怒慈峰,俯瞰往远处奔流而去的昆布冰川,等待着两个缓缓移动的渺小身影,逐渐清晰地来到眼前。看看腕表,已将近两点钟了。昨天夜里文君和我高山症发作,今早都不见好转,以为即将功亏一篑,幸好旅舍中有个导游尼玛建议我们喝蒜汤,才奇迹似地扭转乾坤。我们是11点钟左右才拖着状况不佳的身躯出发来到这座黑岩峰。时候是不早了,但我心里盘算着今晚无论如何必须离开Gorak Shep,到Lobuche过夜,以躲避高山症!虽然只是200公尺的分别,但是低一些,就安全一些。来得及吗?我心想,只要赶在天色全黑之前越过冰碛区过后那路线最错乱的地段,跨越那座险坡,下到山谷,即使入夜了也不怕迷路。

下得山来已将近4点,太阳已躲在众多山峰背后,气温更低了。旅舍老板知道我们这个时候还要赶去Lobuche,竖起拇指说:勇敢的马来西亚女人!等着队友吃点东西果腹,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有点焦急,但我提醒自己要冷静,这一刻,根本没想别的,就是一心一意跟时间竞赛,一心一意要赶在天黑之前下到山谷,一心一意祈求着上天让我们下到山谷之后才完完全全降落黑幕,虽然,我其实根本不知道天色全黑是几点!又或者如果还没到山谷就天黑了怎么办?手电筒的照明能应付那路线最迷乱的地段吗?脑海中,根本没有迷路这回事。我,仿佛着了魔般有十足的把握,只祈求上天务必要等我们下到山谷才天黑,一切就没问题了。我,就是一心一意要到Lobuche!心里一心一意地认定,只要到Lobuche,我们就安全了!



又是那没完没了的冰碛迷阵,我望着渐暗的天幕,一边祈祷着队友们能加快脚步,一边祈求着上天放慢降落黑幕的步伐。天色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面前依旧是没完没了的冰碛地。当眼前出现那片熟悉的路线最错乱的地段,我大大地舒了口气,终于越过了长长的冰碛地了!山谷,就在不远的前方。我的步伐丝毫没有慢下来,昨天经过的路线和这里的地理形势如地图般很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我完全不理会眼前错乱的路径,精确地辨明前往山谷那面陡坡的方向。这时,天色几乎全黑,但我很庆幸还可依稀分辨出下坡路。当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比较平坦的山谷里,黑暗立时自四面八方涌来,将我们吞没!真的伸手不见五指,什么都看不见,只剩远天的星星!那一刻,我深深感谢菩萨的保佑,宇宙神奇地相应!

心里的担忧刚去了一大半,却在此刻发现,我们三人的手电筒,只有保亿的可以照明,文君和我的都只能发出残弱的光,黑暗中根本起不了作用。心立时凉了半截,虽说不会迷路,但还要走好一段路才能抵达Lobuche,回头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往前走!只希望这仅有的一把手电筒不要在中途出什么状况才好,否则,我们大概会在荒野中冻死吧!因为没有手电筒,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事不宜迟,我持着这唯一的光明,很专注的往前探路,走一小段,然后转身为队友照明,让她们跟上来。就这样不断重复着,一小段一小段距离地前进。海拔5千公尺的喜玛拉雅暗夜,万籁寂静,只听见我们略粗的鼻息和脚步声,划破浓重的黑暗和寒冷...谷中路径原来比印象中错综许多,很多时候是靠着手电筒照明的范围内所能看见的牦牛粪和纷纭的脚印来领路。也不知走了多久,当无穷无尽的黑暗中隐隐闪现了心中期盼好久的灯火,我知道,我们终于安全了,Lobuche,就在前方!这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

我们就这样靠着仅有的一线光明,摸黑抵达了Lobuche!这一夜的星空绝对可以媲美曾在撒哈拉见过的,海拔5千啊,离星星那么近,但我们都没有心情欣赏,也来不及害怕,在这又寒冷又寂静的喜玛拉雅荒野中,一盏灯火安抚了我们的心,一碗热汤温暖了我们疲累的身心,这一夜,我们在呼吸顺畅中沉沉地睡去....

后记:这一段海拔5千公尺的夜行,是我迄今为止经历过最惊心动魄的旅程,临时的决定,侥幸的准确判断,宇宙神奇的相应,是那么地不可思议;队友们完全的信任和配合,迄今深深感谢。第二天,在阳光普照中醒来,保亿说:我昨晚不敢跟你说,我担心雪豹出现呐!

2007年12月(另见勇闯圣母峰基地营)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凯尔特的气息


生活在这块凯尔特人后代的土地上,要寻找这个古老民族残留下来的踪迹,最靠近Cardiff的,应该就在海边古镇Llanwit Major了!

趁着暑假未结束之前,我选了个天气不错的日子,骑车前往古镇,并打算到离古镇不远的Glamorgan Heritage Coast看看,因为,我,又想念海了!

Llanwit Major离Cardiff约20英里(32公里左右)。我和往常一样,依着地图,自己拼凑出一条乡野路线,虽然辗转,路途也较远,但是空气清新风景好,途中经过不少威尔斯的古村,虽然偶尔必须应付疯了般张牙舞爪、作势扑人的看门狗,但是随着单车不断地上坡、下坡,驰骋在威尔斯乡野中,我深深沉浸在这宁静和自由的天地里。

抵达Llanwit Major之前,有一大段路无法不骑在主要交通道上,但这一段路开始,就看见海了,而且就在麦田的尽头!一些已收割的麦田里正栖息着一群群海鸥,海鸥一发现陌生人靠近,都纷纷展翅转移阵地,那情景好看极了!

几乎每一段历史都在Llanwit Major留下了印记,铁器时代的堡垒,罗马别墅,凯尔特十字架和石雕,中世纪农庄,都德时代风格的房子...今天,在古镇里漫步,徘徊在充满古风的窄巷,一转角,一拐弯,都是老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超过数百年的历史,或背后更久远的千年...


跨越墓地,来到了St.Illtud‘s教堂,推开教堂古老的木门,咿呀一声,历史翻到了公元500年凯尔特圣徒St.Illtud在这里兴建教堂兼学校的那一页。圣徒对宗教的热诚和坚持,为后人继承,令基督教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至今。今天,教堂的西部就是后来1100年诺尔曼人在凯尔特教堂原址上所建,里头展示著名的凯尔特十字架Houelt cross,和一些中世纪石雕。比较宽敞的东面部分则是诺尔曼人随后于13世纪时增建。


远离凯尔特人的气息,我闻到了海的味道。llanwit Major南部不远,就是Glamorgan Heritage Coast了。我骑到了海边,去看335万年历史的层状石灰岩峭壁,和延深入海的块状石床。然后走上蜿蜒在悬崖边的徒步小径,看到了久违的画面:
一边是风吹草低,另一边是惊涛拍岸;
一边是宁静的田园风光,另一边是动魄的海陆大战;
一边是懒懒地在听海的牛羊,另一边是自由地乘风飞翔的海鸥...
我,说到底,就是爱上了这样的海岸线!
(另文:侏罗纪海岸+奇妙的南丘陵白崖海岸线)




这一天,徒步两小时,骑了60多公里的路。

2011年9月8日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欧洲街头的生命泉源



欧洲城市街头,随处都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直饮水机。这是在西班牙塞戈维亚,一台设想周到的直饮水机!

由于这些直饮水机,令人们在欧洲旅行的时候,特别是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常常不需要为饮用水烦恼。渴了,遇上图中的直饮水机,将口凑上,就可以喝个够,需要的话,还可以装入水壶里带走,省了不少‘水’钱。意大利的更经典,尤其是罗马,听说还是地下泉水,入口特别甘甜!但是啊但是,如果无法确保可以找到免费厕所,最好还是节制些,搞不好得花上好些钱去‘放水’。免费水穿肠而过之后,身价百倍呢!

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蓝莓恋歌

摘自黑森林的蓝莓煮成的果酱终于还是吃完了!用‘终于还是’,好像有舍不得吃的意味!确是舍不得吃,虽然还有一罐还没开封的也是摘自黑森林的红莓煮的果酱,但我还是特别钟爱这个蓝莓的,虽然果酱的颜色乍看之下黑黑的,不怎么起眼,只有当拌入到天然酸奶时才会显出惊艳的紫红色,但就是觉得味道特好,也不知道是否吃着的是掺和了对蓝莓的爱恋。

在德国南部森林的这个夏天,随着朋友的mobile home,畅游Swabian Alps、黑森林和Pfalzerwald,途中心醉于多瑙河河谷的秀丽、谷中怪峰异石的雄奇、夏日田野构成的迷人色彩、山间古堡的壮丽、疑似天堂的世外桃源、黑森林大雾的迷离,以及乡村里一群老人家自弹自唱着Pfalzerwald歌谣的悠扬歌声。但我这个热带来的孩子,当邂逅森林里到处生长着的蓝莓、红莓、正等待夏天艳阳的滋润而成熟的黑莓,还有树上随手摘下就往口里送的樱桃、梅子,以及各种正在酝酿成熟的坚果、苹果、酿酒的葡萄等,才是真正的乐疯了!

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采莓!特别是在黑森林里采蓝莓!一颗颗蓝莓,由于颜色和生长部位的关系,就像一颗颗隐藏着的蓝珍珠一样,一般站着的视角很难完全发现它们,必须俯身近看,而且还要常常把头贴近地面,从比较低的视角仰看树身,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一颗颗隐藏着并散发出幽幽蓝光的珍珠。第一天抵达黑森林时,在静谧得只听见残留在针叶间的雨滴以缓缓的节奏轻轻触动地面的森林里,独自发现这些隐藏着的秘密,我的内心是多么的欣喜,这件来自大地的礼物,美妙得令人难以言喻!

我到的时节,很多蓝莓已被大量采摘,而且用的还是很残暴的方式。听朋友说,是用像梳子一样的器具,从茎的部分往外刷,这样就可以将蓝莓一网打尽,当然无法避免的也刷掉了小蓝莓和叶子了。所以铺在森林里的蓝莓树,只要被这样蹂躏过的,都光秃秃的几乎botak了。这就令蓝莓变得更珍贵了,每每发现了漏网之鱼,即使就那么一颗,也会欣喜若狂!更别说碰上了还没被残害的。我们就很幸运地在一块未被猎莓手碰过的森林里,采了1公斤200克重的蓝莓!

朋友把蓝莓,还有后来采摘的红莓和黑莓,都煮成了果酱。自此我们每天早餐、我的午餐,还有午后或晚饭后的酸奶,都少不了这些‘莓味’。朋友知道我喜欢,还特让我带了蓝、红莓果酱回来英国。这个暑假,可说是满溢着果酱香!而发现和采摘蓝莓的美妙过程,令我上了瘾般地爱上了蓝莓,由始至终,甜甜蜜蜜地谈了一场夏季恋爱!

后记:

每次旅行都喜欢安排在秋季,因为金秋令人心醉。后来在英国度过两个春季,开始恋上万物争春的景象。来自常年是夏的热带,一直以为夏季不过如此,此次却为夏日大地所触动。

写于19/8/2011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X 因素

清晨,坐在窗前读书,听见邻居的小孩在玩儿的笑声,清脆的童音令我突然回忆起小一在班里唱蝴蝶花的时刻,印象中好像还是站在桌子上唱的。那时候我的班就紧挨着学校的食堂,下课前的歌唱班,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总喜欢跑来看小学生们唱歌。我记得那时候,独唱时可唱得起劲儿了,一点也不害怕在别人面前表演。当然那时候的小脑袋里,并没有表演这个字眼。只是纯粹喜欢唱歌,后来一年级歌唱比赛还得了个第二还是第三吧!此后几乎小学每个年级都参加歌唱比赛,要不就讲故事比赛之类的,小三还参演了话剧小熊钓鱼,演了小花猫。但应该是小四开始吧,我莫名其妙的开始有了舞台恐惧,表演唱歌时开始害怕了,声音也会发抖,那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每次在人前比赛或表演就开始紧张的不行了。虽然小六最后一次小学歌唱比赛还是得了第一名,但这个恐惧症却似乎就此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了。。

长大后,这种在人前被聚焦时的紧张害怕,延伸到在人前发表讲话时也有这样的窘境。这种情况在大学时代稍有改善,那时候参加了创作坊,常随队友参加演出,而且作为活跃的一分子也常常需要发表意见,慢慢地也从不主动开始变成比较主动了,比较有信心在人前讲话。不过,那时候因为吉他弹得好,常做的都是些伴奏,舞台焦点都不在我身上,或许也因为有伴,不大害怕,所以在舞台常常都能尽情发挥,也很享受舞台表演的时刻。但一到独唱时有时候还是不行。记得海螺新韵奖半决赛,我可是紧张的连前奏部分的吉他弦都压不紧,声音更是抖着把歌唱完的!天啊,那时候心里觉得多糟糕啊,还好决赛那一天虽然还是走了好些音,总算是比较投入的把歌唱完,千多人啊,总算没出了大丑,也许是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吧,这我也是到现在才懂。后来大三和大四两年,在创作坊算是senior了,也许是信心,又或许是前两年频密的演出训练,上台演唱就比较没有问题了!

现在回想起来,信心和训练,真的是舞台表演所不可或缺的。现在搞的吉他独奏,表演时讲求信心和专注。信心来自于对所演奏的音乐的充分准备和了解(包括练习),专注则得自于演出的训练以及思想方面的建设。我常觉得,表演时就像经历一场思想的战争,这里头有正负面想法的角力,专注和分心的拉锯战,只看谁胜谁负而已,当然,前提是对所演奏的音乐已准备充足,否则一切徒然。以前不懂,虽然很勇敢地追求了自己的梦想,但心中时不时都会隐隐然觉得是自讨苦吃,选择了一块自己没什么天分的。经过这一年学习,看了好些心理建设方面的书,虽然在人前表演依旧是个可怕的梦魇,但已慢慢地了解,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如何在角力和拉锯战中取胜,这就好像练习一首乐曲一样,不进则退。那心还是一样分的,负面想法还是一样会有的,必须要做到的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在这方面,很讶异东方的灵性训练包括静坐和观想,在西方早已被普遍应用来对治演前/演出焦虑/恐惧症了。

因为了解,所以每一场的演出成功或失败,也不会那么在意了。因为有时候难免魔高一丈啊!有时候却是i肾上腺素发挥惊人作用!这全系于所谓的舞台X因素所决定,也由于这样,所谓的LIVE才吸引人,对吗!

(写于17/8/11)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Velocity vs Intensity

我最喜爱和欣赏的吉他作曲家Leo Brouwer说过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 I hate velocity,but I love intensity.

教琴这么多年,曾经不止一次,学生问我:老师,你可以弹多快?或,你弹过最快的是哪一首‘歌’?我不会介意年轻的孩子们这么问,而且他们也没有挑战我的意思,只是好奇。但是孩子啊,我应该怎么告诉你,音乐的意义是什么呢?从来没有学生问我,谁,很musical!

也难怪,充斥在他们周遭的都讲求速度,电子产品讲求速度,快,还要更快;电影蒙太奇和节奏要快,不然没味儿;吃的是速食餐;体育竞技场上更不用说啦,音乐则节奏感不仅要强,同样的也要快,这样才够酷!有的学生误解古典音乐的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乐曲速度很慢,所以很闷!?(大概从来没听过巴哈、莫扎特、贝多芬等等等等!!)

上youtube搜寻,有的录影标题大概是‘the fastest’什么之类的,真的弹得很快、很快!但问题来了,第一,快就是有素质的音乐吗?第二,还能再快吗?第三,没这么快的就不够好吗?第四,音乐只讲求速度吗?

我只说古典吉他。新一代古典吉他乐手,弹得越来越快,而且很干净,技巧方面简直出神入化,这是可喜可贺的,因为这说明了速度不再是这个年轻的古典乐器的障碍了。但另一方面,音乐诠释却显得有些苍白,难得听见古典吉他展现‘小型交响乐团’的魅力,而是一台又一台的‘grand piano’!

的确,速度可以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且马上获得赞赏。像杨雪霏弹Villa Lobos的第12练习曲,第一个印象就是:天啊,我即使练一辈子也不可能弹到这样的速度!还有Ana Vidovic演奏的巴哈BWV 1006a前奏曲或Walton 5 Bagatelles I和V,没有多少人能弹得这么快又这么干净。最近听John提起在荷兰遇见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吉他手,弹奏速度快得像机器一样!!去年,他在德国评审一项比赛时,也遇见一位参赛者弹Walton的Bagatelles 1弹得很快,比赛结果不入三甲而令这位乐手百思不得其解。追求速度,似乎已成为古典吉他界里的趋势,而且,观众似乎也很喜欢!

走笔至此,也许你要误会我是反对速度的,绝对不是。速度的确很重要,我们弹奏某些音乐,如果没有速度,就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乐曲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我们不能把一首Gigue弹得很慢,那就显示完全不了解这种舞曲的风格。

但并非每一首乐曲都要弹得越快越好的。我记得去年跟John上Walton的5 Bagatelles第三Alla Cubana时,第一个评语就是:你弹得太快了。乐曲的题目显示这是一首古巴音乐风格的曲子,而且作曲家也标示了演奏速度!也许他看出我眼中的疑问,接着说: 很多人都弹得很快,我不明白,也许他们没有看谱!真绝的回答!当我开始慢慢地去发掘这首乐曲的内涵时,她,原来是一首这么美的音乐,太快的速度是埋没她的美的最大原因!因为,太快的速度破坏了这首乐曲的intensity。

然后,我读到了Brouwer的那句话,从此,更令我深思velocity和intensity在音乐中的意义。我相信,Brouwer要表达的是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只有velocity是没有意义的,好的音乐在于如何成功创造intensity!这就不只是单靠速度就可以达到的。我们通常说音乐很美,美在哪里?美在她的intensity,让我们的情绪被引领着起伏、波动,被感动,被征服。Brouwer甚至说,对很多人来说属于表达音乐美感的vibrato技巧,对他来说是却是表达intensity!我现在越来越有同感。

芬兰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Kai Nieminen到我们学院授课时也曾说,music is to create tension。我想,他们都在表达同样的音乐哲学。这个tension或intensity可以通过音质,音色和音量来达到,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首先不仅要对乐曲深入了解,才有能力诠释她,创造张力;其次,要对本身弹奏的乐器充分掌握,例如你手中的吉他到底能够发出怎样的音色,而你本身的技巧是否能够创造你脑中想要的音质、音色和音量。常说,吉他是小型交响乐团,为什么?就是因为她可以在一首乐曲中,有时候是大提琴,有时候可以是小提琴,有时候是铜乐,有时候是巴松管,有时候是double bass,有时候是钟声,有时候是敲击乐器如鼓或锣,有时候却是竖琴。。。。对我来说,这是一把奇妙的乐器,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她。而超越这一切技巧的,tension或intensity的创造,秘密却在于articulation和phrasing,这是Graham Wade解读很多吉他演奏家的共同偶像Julian Bream时的醍醐灌顶!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淡季


自开始背包旅行以来,似乎每次都选择在淡季时出走。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不太喜欢游人太多的季节。当然,像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大都会,似乎一年到头都是旺季,那是避也避不了的。

我第一次走上丝绸之路是四月,那时刚好是大学开始放长假。90年代的中国还没这么开放,国内游客也还不多,行进在苍凉的大西北,几乎每一站都难得碰上什么游客,每一次都像是很冒失的闯进了西北人的生活里,有时甚至坐拥整个景区,很孤独,但也很享受。往后,我似乎爱上了这样的孤独和社会原貌。于是,每一次旅行,有意无意间总是安排在淡季。我的欧游每次都是九月才出发,虽然部分原因是因为喜欢秋天,但秋季也是夏日人潮散去的时节,不但住宿方便、廉宜,去那里也不必争先恐后。特别是当脚步走向了山林后,很多时候都是和大自然独处,有时在山林中步行一整日也遇不上什么人。我仿佛上了瘾似的追求这样的寂静,这种和自然独处的寂静。。。而上天似乎在这方面也给我特别的眷顾。至少每一次在无人的山林或山道上徒步,都安全归来。即使是最危险的那一次:靠着仅有的一把手电筒在海拔五千公尺的喜马拉雅山中夜行!

淡季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必须面对比较恶劣的气候。这当中包括了雨天、大风天、下雪天等,旅途中面对的挑战大了些,好像在珠峰基地营徒步线,在徒步者稀少的11月杪,虽然山道上比较幽静,也不必为了每晚的投宿点而担忧,但夜里却必需忍受高山上的奇寒。另外,淡季的交通服务也是较欠缺的,有时候为了去某个地方,由于淡季没有公车服务,得步行十多公里,甚至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虽然比较辗转、辛苦,但总比人潮拥挤来得好。当然,有些美景也要错过的,譬如去普罗旺斯,冬天去普罗旺斯,是看不到浓浓的色彩的,但旅行非得看到所谓最美丽或最经典的景色吗?我可是最难忘普罗旺斯的风雪,那是她独特的另一面,就好像我在马赛附近见到无人而遗世绝美的EnVau! 这是只有淡季才能见到的原貌。当然,下雪时滞留在山中旅舍,窗外一片白茫茫,屋内燃起柴火暖烘烘的,那种感觉又哪里是旺季天气好的时候所可以比拟的?

就好像人生一样,我们总是会在得到一些什么的时候,失去了另一些,相反地,也会在失去某一些的时候,得到了另一些。其中,我想最重要的,却是过程,每一次的过程,都让人学习如何坦然于得失之中。。。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盛情难却


肇兴附近的侗寨纪堂的鼓楼边,遇上一大群刚送殡回来的村民们,正准备吃午饭,负责膳食的村民将四、五样菜肴,盛到碗里,在广场上排成几个长列,几条大狗在场中晃来晃去...好客的侗族乡民邀我们一起吃午饭,他们似乎不太了解吃素的意思,推却了几次,盛情难却,只好和他们一块儿,这样蹲着,或坐在小凳子上,一手捏着糯米饭团,一手拿着筷子挟起摆在地面上的菜肴,往口里送。我们只能吃肉边菜,是和猪肉一起焖的白萝卜,渗透到萝卜中的猪肉腥味,真令人不太习惯,好在那糯米饭团香味四溢,从没吃过这么好的糯米,而且是用手从竹篮中捏起一团,握在手里慢慢吃,那感觉真的太棒了!随后,我们越过美丽的梯田,徒步去另一个秀美小巧的侗寨纪伦,很巧的,纪伦也在办丧事,热情的村民见到外人,又邀请我们一起吃晚饭,还说今晚煮得很特别,是羊肉!这次,我们说什么也没敢答应,借故溜了!

很庆幸来到黎平肇兴的时候,这里正值大兴土木、发展旅游业的过渡时期。入目虽是一片狼藉,而且顺口溜早已有句:肇兴一大怪,八十岁老太追老外,但比起其他地方,文化方面难得还保存着原貌!我们在这里正巧天天遇上侗族办理人生三大事:第一天满月酒,第二天丧礼,第三天婚礼!虽然每天都得忍受猪被宰时的嚎叫,但我们真的很庆幸能走入这个活着的文化馆。披上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第四名最美的乡村的光环,今日的肇兴和附近的侗寨还是这样吗?我真的不希望她像丽江那样,失落了灵魂。。。。

2009年12月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Foyer Biscaldi



图片中这条路的尽头,红框的玻璃门后就是学校的Foyer Biscaldi了。

由于此门是座消防通道,平时都是封闭的,所以门厅就成了学生练琴的好地方,再加上这里的音响效果奇佳,所以常常都是乐声悠扬。这个地方是我们吉他系学生的最爱。古典吉他是众多古典乐器中音量最小的那个,而她的美只有在很安静且不大的空间里才能充分展现。FB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最爱在这里练琴。每次打算在这里练琴,就必须赶在8点之前到学校,因为只要稍微迟一点就被别人占用了。其他时间想练琴的话,如果运气好碰上没人使用,就会像中彩票一样高兴!

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个地方?我想,除了音响效果特好的原因,就是因为风景好!从门里望出来的就是这一条路,两行秋树的尽头就是Cardiff古堡。从初秋到深秋,看着树叶悄悄改变颜色,看着黄叶舞动秋风,然后染黄了绿茵,点缀了小路;再到冬天裸露的枝丫,向苍天伸展独特的线条;再看着迫不及待冒出的新绿,报告春天的来临,然后,不知不觉地,又到了绿意盎然的夏日。不论哪个季节,从这里望出去,都是风景,一种四季变换的风景,看不厌。早晨或午时,大尾巴的松鼠蹦蹦跳跳地窜过眼前,大肚腩的喜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都不晓得有人正在注视着它们。松鼠偶尔还站在门边,捧起毛茸茸的大尾巴擦擦脸,模样儿真的很逗人!

你可以想像吗?一位穿红衣的人,在萧瑟的秋天里,踱入这片黄色,慢慢地由远而近,多像一个电影镜头啊!蓝天的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阳光将树叶照得晶莹剔透,绿的愈发碧绿,黄的愈发金黄,透过树叶间筛下来的光,编成柔和的光线网,令人多么想投送到她的怀抱。看着这样的情景练琴,能不精彩吗?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我的老师John

和John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缘分呢?

我选择到RWCMD,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追随他!我那时候只申请了两间音乐学院,Royal Welsh和Royal Scottish,RS先给我录取回复,而且还是一年的硕士课程,但我还是毫不犹豫了选了需念两年的RW,因为John!这就好像下了赌注一样,因为我下意识觉得他会是我理想中的老师:师从Segovia、Bream、Williams;出版过闻名的教本;当了20年的RAM吉他教授,教过无数杰出的新一代吉他演奏家,包括我景仰的杨雪霏。我似乎没想过如果他并非我想像的那么好怎么办?

2009年该入学那一年,我拿不到签证,彻底失望,2010年第二次申请依然失败,只因为一个无聊的错误,我忿而放弃,再也不想踏入这个国家半步。就在这个时候,很意外地John给我写了信,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结果一星期内,签证就发下来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来到了Cardiff。

我始终觉得,没有John,就没有今天的我。而且,我的赌注是押对了,他原来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好。

很严格的来说,我是跟John上课之后才真正开始懂得如何弹好古典吉他,而且也是真正开始了解古典吉他音乐的艺术!尽管我爱这门艺术爱了这么久!

我以前本来就不很认同要弹出好音乐,就必须拥有一把很好的吉他,因为问题在于,如果你不会表达音乐,即使世界上最好的乐器摆在眼前,还是无济于事。好的乐器必须要有好的音乐家才能真正展现她的灵魂,因为说话的是音乐家,思考的是音乐家,表达的是音乐家,创意的也是音乐家。就像我手中的JK90,是等我到了这里以后才真正地发挥了她的潜能。而John证明了一把只是solid top的吉他,可以弹得像一把custom made!这是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当然,这一切并非表示只要会弹,只需要一把普通吉他就可以了。因为吉他音乐艺术又岂是这么简单而已!

古典吉他有‘小型交响乐团’的称号,现代古典吉他代表作品都深入地探索了这个乐器在这方面的潜能,例如Britten,Walton,Brouwer,Ginastera,Tedesco,Ponce,Takemitsu等人杰出的作品。一把好的吉他必须具有很宽的colour range才能应付弹奏这些作品的需求。John不是很喜欢目前许多顶级演奏家使用的Smallman吉他,原因就是这种吉他声量大却缺少音色。我以前不明白,怎样才算缺少音色,直到我借了J Bream捐给学校的吉他。虽然我的JK90完全发挥了她的潜质,但是她能弹出的音色比Bream的吉他少了几乎一半以上!所以好的吉他真的很重要,但前提是要能表达,否则,只会埋没了吉他深藏的灵魂。

John对音色的要求,令我重新省视如何才能弹好这个乐器,而他对音乐诠释的严格要求,不仅常常产生思想撞击,而且也令人对演奏的作品进行不断地探索,我想,Julian Bream在这方面给他很大的影响。Bream的境界,已是继Segovia之后,无人能出其右的了。

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而且也是一名杰出的演奏家,John更令人折服的却是他的胸襟。他是个完全没有架子的大师,完全没有,而且,可以为了学生做任何事,只要在他能力范围以内的,包括提起笨重的扩音箱!系里有些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他都常常给予鼓励,尽管偶尔会对缺乏练习的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叹,但从来不在言语上令人难堪。

记得去年刚开课不久,有一次我带了两本谱子,Walton的5 Bagatelles和Domeniconi的Koyunbaba,他瞥见了Koyunbaba,对我说他不教这首曲子,因为它没有结构!当时有点失望,因为我太爱这首音乐了!后来,因为要在研究生演奏会上弹奏,我请求他让我弹一遍,点点评。虽然他还是暗示对这首曲子没什么好感,但并不反对我弹,他说:John Williams很喜欢这曲子呢!二月份的吉他系演奏会,我选弹了Koyunbaba,同时也决定作为考试曲目之一,他并没有反对,演出过后不但表示很赞赏那次的演奏,还说我令他开始对这首曲子改观了!作为一名音乐家,他肯定有一些特别喜好的曲目,但作为一名伟大的老师,他却从不将他的喜好框在学生身上,而且也不容他的主观超越他的客观,我觉得,能作为他的学生,真的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仅以此文向大师John Mills致敬。

缘起....

深秋,我骑过落叶遍地的Bute Park,蓦然惊觉在这里的第二个秋天即将结束了,原打算要将Bute Park的这一秋好好地用镜头纪录下来,没想,时间过得那么快!我还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令人心醉的黄叶却早已义无反顾地归根了!

我也是在此刻蓦然惊觉,呆在这里的时间似乎不多了,我是不是应该将这两年学习音乐的点点滴滴好好的纪录一下呢!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有了‘走在威尔斯的音乐路上’。。。。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如梦一场 -- 记英国最高峰


攀过了湖区的英格兰最高峰Scafell Pike,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最高峰尼维斯峰(Ben Nevis)。英国的山都不高,位于苏格兰维廉堡的尼维斯峰也只有1344公尺,但是恶劣的天气却大大地增加了攀登的难度。

尼维斯峰位于Loch Linhe滨,自海平面平地拔起1344公尺,登山全程来回大约16公里,耗时6至8个小时。这意味着登山客须在3至4小时内攀爬1300多公尺的高度,但这样的高度对有经验的登山客来说还不是问题。由于山的纬度高,峰顶的天气已有北极区属性,山上山下的天气迥异,往往平地阳光普照,山上却已风云色变,这些才是登山客必须面对的难题。峰顶可说经年云雾缭绕,七日中有六日是看不见景物的。大雾来时能见度很低,再加上猛风肆虐,令人容易迷路失足,所以登山客不仅要准备御寒衣物,还要准备并懂得使用地图和指南针,以防在天气突变时迷失在峰顶那一片无尽的石海之中。

抵达维廉堡那天是个大晴天,我们暗暗祈祷明天也是个晴天。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因为往返登山起点和维廉堡的巴士在秋季已暂停服务,我们必须从维廉堡步行两公里到尼维斯山谷的登山起点Achintee。登山起点就在谷中旅游资料中心的河对岸,过河的桥却正好在维修,我们只得继续往谷中深处走,前往过河的第二道桥。这时路上除了我们之外,只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约有六十来岁,但步履矫健,他不久后就越过我们,微笑着向我们打了个招呼:“第一次来吗?”
“是啊!你也是第一次啊?”
“不,登过好几次了,这次来看看自己的体力还行不行!”
“你走得那么快,看来没问题!”
“不,等一下登山的时候我就会被你们远远抛在后头了,再见!”

其实,我实在不好意思告诉他,我们是绝对不会超越他的。英国人很喜欢徒步,我在这里徒步,常常遇见不少男女老少,每次我们都是被人超越的。如果那是健壮的年轻男子,当然不觉得怎样,但脚力连年届中年或头发花白的老人也不如,就真是有点泄气了。我们曾暗中与他们比较步行的速度,其实迈步的速度相当,决不比他们慢,奈何他们的身影总是离我们越来越远,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原来啊,他们跨两步的距离,相等于我们跨出三、四步,距离当然越拉越远啦,是吃亏在身形矮小啊!

过河的另一道桥正好位于谷中的青年宿舍前,这条登山径比较短但也较陡。山径沿Meall an t-Suidhe斜坡迤逦而上。这时正值十月金秋,满山遍野的蕨类植物由绿色转为红褐色,远看犹如满山燃烧着红色火焰。山径虽陡,但却铺得很好。渐渐地,我们的视野开阔,看见了整座美丽的尼维斯峡谷,谷中轻烟缭绕,草坡青翠,杉林处处,一条清澈的溪涧蜿蜒其中,景色自然不下湖区了。

跨越了好大一段红色火焰区,山坡开始出现黄澄澄的秋林,蓝天下的金秋着实令人心醉。攀越了Meall an t-Suidhe斜坡后,山径远离峡谷,沿一道山沟往上延伸。这时四周光秃秃的已不见树林,风开始大了起来,很冷。山径呈之字形来到了犹如平台似的山顶-Red Burn,这儿还静静的躺了座高山湖。有条岔路通往山北的悬崖,正确的登山方向是拐右往高处延伸的山径。从这一带开始山上完全没有任何植物,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山,山径布满碎石块。呈之字形的山径不断向上延伸,仿佛没有尽头。我们只有一步步往上攀登,视野也逐渐开阔,远眺已可清楚望见Loch Linhe深入内陆呈V形的峡湾,远处群山苍苍莽莽,颜色各异,一副典型的苏格兰荒原景象!

当我们继续往峰顶前进时,天气却在这当儿转变了。山头云层开始聚拢,太阳躲了起来,风也逐渐狂野了。这时温度已降得很低,寒风拂面,竟隐隐如刀削一般疼痛,四周一片白茫茫,能见度很低,只见白雾和无边无际的碎石坡。我们只有靠着一堆堆的堆石标前进。这天气说变就变,果真百闻不如一见,看来峰顶的天气和谷中确有天渊之别,难怪要准备指南针,浓雾一来,那还分得了东南西北?我们顶着寒风继续往上攻顶,快要抵达五姐妹沟时,欣喜地在石块间发现了残雪的踪迹。从这儿往上走,白雪的踪迹渐渐地越来越多,遍布山野,气温也越降越低,山风凛冽,好像随时都会来一场暴风雪似的,挺吓人。我们两人这时已是一副冬装,还好准备充足,没有小觑了她。


也不知走了多久,好不容易在茫茫大雾中看见了若隐若现的气象观察台旧址,我们知道终于抵达了1344公尺的峰顶。站在这大不列颠群岛的巅峰,却什么风景也看不见,眼前只有被风吹得狂乱飞舞的浓雾。风肆无忌掸地狂刮,我们躲在一堵矮墙后吃些干粮补充体力,双手冻得不听使唤。草草吃过干粮,刚欲举步逃离这片天寒地冻,云雾却奇迹似的散开了些,看见了一角蓝天。然后只一瞬间,原本白茫茫一片的周围,很神奇的可清楚看见眼前的断崖。云雾飞快地越过山头往四周飘散,霎时只剩屡屡轻烟飞舞,我们极目远眺,竟然看见了Loch Lochy那平整的天然断层。此际,云雾不断飘来散去,山南Mamores群山的方向却是风起云涌,如巨人般张牙舞爪随时准备吞噬整座山头,我们得以看见远景,心满意足,随即下山,不敢再多加逗留。这一程登顶共用了3小时45分。

下得半山,只见大地一片阳光普照,云淡风轻,平静如常,适才的惊心动魄恰似如梦一场,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相距数百公尺的高度,气候的差异却如此之大,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想像如果下起雪来,将堆石标都覆盖了,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那就真的是不知何去何从了!难怪攀登这座不太高的山峰,当局总是诸多嘱咐,要登山客不可轻敌,必须做好准备,同时注意气象预测,以免发生悲剧。

每年九月首个周末,是举行尼维斯峰登山比赛的时节。根据记录,攀登尼维斯峰全程的最快记录为男性1小时25分34秒,女性1小时43分25秒。这样的速度实在和山峰的天气一样匪夷所思!我常想,他们大概都身怀绝顶轻功吧!

2005年10月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Santillana del Mar


该如何形容Santillana del Mar呢?在绿野绵延中的中世纪完美的一颗明珠,还是西班牙最美丽的小村子!

由于执拗地要看一眼Biscay湾盖里(Gehry)的鱼,于是我们告别了热情而阳光的南部地中海白城和佛拉民歌,风尘仆仆地一路往西班牙北部奔去,直到来到了大西洋,看见了盖里在毕尔鲍留下的那尾绝世的巨鱼。这时的北部开始细雨纷飞,绵延的山谷和草原青葱翠绿,在十月的轻烟缥缈中,一幅典型的欧洲浪漫风光,丝毫不见摩尔人的踪迹。当年拿破仑曾有“欧洲止于庇里纽斯”之说,今天,在我看来,倒认为应该是止于拉曼恰平原了!

北部连绵的大山和起伏的草原隐藏着许多动人的小村子,我就忍不住不去看看一座名叫Santillana del Mar的小村子,听说是西班牙最美丽的村子之一。我们从比尔鲍继续往西,经Santander来到这座隐藏在绵延起伏的绿原中的中古世纪小村。村子非常小巧,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中古世纪宝藏,但外表却看不出来,如果没有走入村里,晃入那中古世纪的氛围里,很容易就会令人错过。

当地人说她是The Town of 3 Lies,因为这里既没有圣人(santo),也不平坦(llana),更没有海(mar)了!玩笑归玩笑,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西班牙最美的小村之一。她的美,是因为她保有了她的岁月装扮,就好像走入21世纪的古典美人,古典而优雅。

阳光下,全村一律的蜂黄色石屋和瓦片,方形的中央广场林立着政府机关和市政厅,村中呈Y形的主要巷道两旁是十五至十八世纪时贵族遗下的老屋,有些墙上还精雕着塑像。老石屋的雕栏上种满了鲜艳怒放的花,为沉静的古老石屋带来争艳夺丽的喧哗。西班牙的花即使在秋季依然盛放,那花儿就像西班牙人一般热情、随意,开得欢快恣意。

其中一条巷道直贯往村北的地标,罗马式的圣祖利安娜教堂,圣人是三世纪来自土耳其的殉教士,也是小村名字的由来,教堂中还可见到圣人之墓。

作为西班牙最美的小村,游客当然不会少。应运而生的纪念品店、土产店处处林立。但夹杂在这些旅游业产品之中还有不少传统手工业及当地艺术。走在古巷里,有时会遇到木匠在劳作,或隔窗看见艺术家在埋首创作。黄昏时刻,当游客都已远去,村中炊烟四起,生活的味道顿时弥漫其间。我们在村中不知踯躅徘徊了多少回,在宁静的清晨里、在喧闹的午后、在炊烟袅袅的黄昏、在灯火昏黯的雨夜,静看她展现不同的风姿,然后,躺在村中一座老屋楼上的典雅木床上,静听窗外滴答的雨声,恍惚中仿佛回到了某一个中世纪的夜晚…

2004年10月

后记:离小村不远的地方坐落着著名的“史前西斯汀”Altamira Caves,1万5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遗址。仰望洞窟内那些线条奔放、色彩鲜明的动物壁画,虽然游客只能看复制的,但还是无法不心动于原始时代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注:照片来自John McEntee, Daily Mail。我拍的等回大马后有机会再分享。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湖区七日


因为有湖,所以山变得妩媚,因为有山,所以湖显得格外神秘。

来到湖区,也许不懂诗的人都要吟起诗来。位于英格兰北部Cumbria省的湖区国家公园(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正是英国诗人Wordsworth心为之醉的世外桃源。来到湖区的人,徜徉在湖光山色里,没有人能够不诗情画意一番。来到湖区,如果不用双脚去丈量一下脚下的土地,实在无法领略湖区的秀美。

湖区其实是个山区,但这里的山没有一座超过一千公尺,谈不上雄伟壮丽,却因为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湖点缀其中,而增添了山色,结果称为湖区。的确,徒步是为了赏湖,是从各种角度来赏湖,欣赏湖、山相依偎,看云在水中飘。

九月里,我和友伴背了个简单的行囊,带上睡袋和雨具,离开喧嚣的伦敦,乘上开往湖区的公车,在人潮逐渐散去的季节来到这个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第一个住宿的小镇Amberside,迎我以一个静谧安详且满天星斗的夜晚。

我有完整的七天,去发现湖区。整个湖区有数不清的纵横交错的山径,在徒步的季节里,几乎每条山径都有人徒步,远远望去,那缓缓移动的小黑点让最孤寂的山头都不寂寞。行前牵动人心的名湖如Ullswater、 Grasmere Windermere、 Conistan Water、 Derwent Water、诗一般的Buttermere、寂静的Crummock water、美丽的翠谷如大、小Langdale,还有英格兰最高峰Scafell Pike,当一一置身其中,几乎每一天都在这奇绿的湖光山色中尽情徜徉的时候,心情自然莫名的飞扬!而湖区也不吝于让我们发现她隐藏着的各种神秘:

第一天的Fairfell horseshoe 发现了在群山怀抱中的Griesdale Tarn(山中小湖);



第二天Cumbria Way,走入Mikleton峡谷,翻越如月球表面的垭口,抵达另一道只有羊群的无人山谷Langstrath;夜晚在Rosthwaite 的camping barn过夜,只有羊群和风陪伴;

第三天继续沿Cumbria Way往北走向Keswick,沿途是清澈无比的 Derwent河流和幽林,然后登上Cat Bells, 远眺有彩虹跨越湖面的Derwent Water,沿山脊走下山时发现了隐藏在两山之间的Newlands河谷;

第四天来到诗一般的Buttermere,发现了草原上星点着无数黄花,还有湖边美丽的杉林;

第五天,攀登Scafell Pike,发现隐藏在半山的Styhead Tarn;

第六天,来到Keswick镇外不远的园石阵,站在群山环绕中的圆石阵里,感受一股来自远古的力量;

第七天,徒步环湖Tarn Hows 时在树林里发现了童话中见过的鲜红色巨型菇!

这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让我彻底地爱上了她!她,成为了我在英国的天堂!



2005年9月

注:相片人物--VK.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Cowbridge

7月 夏

这次骑去离Cardiff17.7公里(公路距离)的小镇Cowbridge.

依着地图,专择乡下小路,沿途经过小村子Peterson Super Ely - Gwern - Welsh St Donats - Aberthin。乡道上车子少,空气清新,蓝天下的Cardiff郊外是一派的宁静。夏日长得茂盛的树篱完全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无法完全开阔的看见两旁的田园风景,但精神却很自在逍遥。



Cowbridge是Cardiff附近著名的旅游老镇,是个休闲的好地方,老镇的High St是逛街、购物并吃吃喝喝的好地方。不过像我这样穷的留学生只有能力去Tesco!镇里有座Physic Garden,虽然小,却种了不少具有治疗功能的植物,夏季的花园依旧百花齐放,令我们在色彩中流连忘返。




离开小镇不远的小山上还有一座14世纪的残破古堡St Quintens。






San Gimignano山城恋

这小城建在托斯卡纳绵延着葡萄园的丘陵地上,远远望去,高塔林立。大概自中世纪始,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不曾更动过,时间,仿佛在这儿胶着了…..

来到意大利中部绿肺翁布里亚省和以优美田园风光著称的托斯卡纳省,都会不知不觉流连于许多中古山城中。这些山城都是原原本本自中古时代保存至今,大学城佩鲁甲、拥有美丽扇形广场的西耶纳、圣芳济各的阿西西、美塔之城圣奇密尼亚诺等等,都令人留恋。漫步古城,走入古雅的氛围中,即使静静地在城中广场坐上一整天,看着来往的人群,一天的时光就可以这样悠悠地晃过。

我犹独钟爱高塔林立的袖珍型小城--圣奇密尼亚诺San Gimignano。古城很小,大概只要十分钟就可自城南走到城北。这里没有闻名的教堂,没有非看不可的建筑或名画,没有大学,夜里也不喧闹,只有一派的宁静古朴。她,本身就是主角!

古城至今还保留了2千176公尺长的古围墙,共建有5座城门,主城门是圣乔凡尼南城门,一条中央大道从这儿通往西北圣马修城门。古城的心脏是比邻的Cisterna广场和主座教堂广场。Cisterna广场上有座13世纪的古井,地面铺设独特的人字形地砖。拮据的背包客如果无法在广场边的咖啡座消费,啜一杯咖啡,也可以自在地坐在古井的石阶上,静静地感受古城的脉动,任时光悠然晃过。这就是在意大利的自由,有钱没钱依然可以各自逍遥,各自精彩。

比邻的主座教堂广场规模较小,但却伫立了两座城中最高的古塔。54公尺高的巨塔Torre Grossa建于1311年,位于广场南沿,与东边高51公尺的钟塔争锋相对。广场西端则是小城的主座教堂,建于1148年,内有西耶纳学派画家的壁画。

圣奇密尼亚诺是古塔林立的古城,走在城中,几乎无处不见古塔。古塔是小城的标志,很难想像古时候,当城中伫立了72座古塔的模样,那大概要占去小城三分之一的面积吧!换个角度从乡野间远眺小城,那现存的14座古塔,此起彼落,为小城带来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也构成一幅绝无仅有的山城风景。

由于建在小丘上,古城巷道起伏错落,凭添了探古寻幽的雅趣。城内石墙斑驳,门窗古朴,爬满墙面的蔓生植物用秋天的色彩妆点了岁月,令人不禁在纵横的古巷中流连徘徊。

爬上古塔远眺,四周尽是一望无际的田园。其实,只要一步出城外,不消片刻,即发现置身在托斯卡纳色彩缤纷的优美田园中。秋天,为大地染上了灿烂的色彩,那满山遍野的都是一片金黄、红绿相间的葡萄园。丘陵起伏间,一片氤氲的晨雾中,只有疏疏落落几家农舍,难得看见几个人影,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狗吠。乡道上更是难得出现汽车,只有闲闲地踩单车的游客和步行的我们。那恬静的乡村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如诗般地令人陶醉其中。这也许是我特别钟爱这小城的原因吧。她,与田园如此亲近而不可分离。

1999年10月

注:照片都在家里,改日有机会再上载。

(此文曾刊于星洲日报)

Caerphilly


沿taff河北上,从单车8道转入单车4道,大约12公里就可抵达小镇Caerphilly。很小的镇,四周围田野围绕,镇中心一座超大的中世纪古堡。古堡建于1268至1271年间,是威尔斯最大的古堡,也是英国第二大,仅排在温莎堡之后。城堡占地30亩,当年的护城河,今日成了飞禽的乐园,护城河之大让城堡在某个角度下犹如浮在湖面上。最吸引人的却是那座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要斜的Caerphilly斜塔。比萨斜塔倾斜3.97度(有的资料是5.5度),这座斜塔足足斜了11度,它不知何故自1648年就开始偏离了重心3公尺,至今不倒!





途中,到红堡一游。

注: 相片都是朋友拍的。第一次春天去,城堡周围的绿茵像磁铁一样诱惑着我去亲近它,当然我也很乐意地随意往它怀里送;第二次去的时候是一个月后,将近夏天了,绿茵上却惊人地铺满了粪便!喝,谁的杰作?我不得不怪叫起来!后来搞清楚了原来是那群加拿大鹅惹的祸,真的是多得不像话,简直无处不粪便,连走路都得战战兢兢,更遑论坐下来了!
2011年4、5月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83公里

6月9日

我从Cardiff出发,沿单车8道往北骑,骑到40多公里外的Merthyr Tydfil,位于Brecon Beacons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的一座小镇,然后再回到Cardiff。83公里,我悄悄地挑战了自己。83公里,没有任何图片的记录,什么也没留下,严格来说,连脚印也没有!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人生每经过一处,或度过某个时刻,总是必须要留下一些什么当作纪念呢?为了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吗?为了要留住美好的风景或时刻吗?为了往后可以回亿吗?为了和别人分享吗?还是,因为,放不下....

83公里路,我独自和我自己在一起,想着放下或放不下的问题,嘿!天、地,静默无语。

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

Barry 日记 9/4/11


天气那么好,我做了个简单的三文治,拎起背包,就骑了单车出门。这次要去Cardiff湾西边的老港Barry岛。

早晨的Cardiff湾竟然出奇的宁静,大概是因为不是周末的缘故吧,只见寥寥几个像我一样的闲人!已经九点半了,海水竟然有异于往常,还没退潮。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氤氲着一层白茫茫的雾气,将陆地隐去了,令人错觉以为看见了长长的地平线。今天天气特别的好,晴空万里,微微凉风恰好缓和了阳光的灼热,很舒服。海湾风平浪静,部分海面让微风泛起涟漪而展现了深浅不一的蓝色色调,远处的建筑完完整整倒映在海面上,偶而游艇划过荡开来的波浪,有节奏的将倒影舞动了起来,Cardiff湾终于让我看见它不平凡的另一面!

从海湾去Barry,得经过Penarth,这次没敢骑上那连走路都会气喘的斜坡,因为前面还有很长的路。面对海港的那面奇绿斜坡,星星点点着抢眼的黄色,令人惊艳,其实之前沿河路上已注意到这类长在绿草地的黄花了,只不过这里长得实在茂盛。问过路人才知原来是蒲公英,真是孤陋寡闻了!pai se!

骑过了Cosmeston湖,马上置身郊野,沿途尽是蒲公英的黄,两旁是绿油油的麦田,偶而还可从树篱的缝隙中窥见肥重的绵羊在低头吃草。突然,右边一大片黄色抢入了我的视线,油菜花!毫没心理准备之下不期而遇,让我喜出望外!田野实在太诱人,我忍不住离开大路,骑往乡道。不出所料,没多久又见一大片的油菜花田,这次视角很好,一大片欢腾的黄色铺向远处,与蓝天相接处一棵裸树寂寞地伫立,眼前的乡道蜿蜒不知尽处,周围静的只听见鸟儿的欢鸣...



Barry算是个有点过去的历史小城,历史可以远溯至罗马时代。小城高处有座废置的迷你城堡,建于14世纪。当然,这种背景的城镇在欧洲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我并没有刻意轻视她,但也不特别着急要去发现她。但,过去,总是多多少少会给人增添一种氛围。我骑过那幢建于19世纪末新文艺复兴风格的码头办公厅,虽没有特别留意她,据说她是依据不同的月历主题而设计的,譬如365扇窗,31级楼梯,52个壁炉等等,但我马上感觉到嗅到老码头的味道了。往Barry岛骑去,经过老海港,那16和17世纪时的繁华早已褪尽,数艘破船搁浅在退潮后狼藉的海滩上,在背光的阴影里更显得残败苍凉。不变的应是Whitmore湾一左一右名为 Nell‘s和Friar的岬角吧!岬角的石炭系灰岩于3亿五千万年前形成,泥岩、化石等则是2亿年前形成,或者应该说,她们的改变远非我们短暂的人生可以察觉吧!



徒步的时刻到了,我把单车留下,走向Nell’s岬角,再从走道攀下层层的灰岩,到了沙滩上,一头友善亲切的大狗从岬角那儿开始一直陪在我身边,直到横越到沙滩的另一头为止。

离开海边,我又忍不住要亲近草地了。这个四月天,奇绿的草地上不仅开满了黄色的蒲公英,有的竟是遍地星点着一种称为shasta daisy有着橙黄色花蕊的白花。我看着这样的草地,忍不住俯卧了下来,闻着草香,让自己淹没在花海里。那种一睁开眼,绿草白花超近距离的出现眼前的感觉,我想我会依恋一辈子!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视角,让我赫然发现,每一片白色花瓣的背面,尾端都有一抹淡淡的紫色。这项秘密的发现让我欣喜了好一阵子。我的依恋,仿佛让花儿也感受到了,临别时,热情的花蕊毫不犹豫的在我的衣服和裤子上留下了亮丽的黄色!

Barry还有一座满原始的自然公园,两片原始树林之间竟然是一片如河谷地形的狭长形绿地,绿地的尽头就是海洋!园区内还有一座拥有16拱门的高架桥,乍看之下有点像法国加尔的古罗马水道桥。我又让自己倚在单车旁,斜躺在绿茵上,这次包围着我的全是黄色的蒲公英。我待了很久很久,我的眼睛一睁开就不停的贪看眼前的色彩,我久藏在层层衣服下早已雪白的双手,正饥渴着春天的暖阳,我的触觉,被微风轻轻的抚弄,我此时此刻,就想和这片绿地溶为一体....




后记:

Sun burn!;p

后记2:

相片是一星期后(17日)伙同两位小朋友一块儿去时拍的。这次我们沿着the Knap 的卵石滩走到Porthkerry自然公园,心折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