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那一夜,徒步在喜玛拉雅


终于攀上了黑岩峰!风那么大,那么凛冽,我快步踩着乱石走向更高的山脊,走到终于可以看见昆布冰川全景的地方,赶紧按下三次快门,拍了圣母峰全景图,没敢再逗留,又快步走回挂满经幡的巨大堆石标那里,躲在其中一座堆石标后,勉强挡去猛烈的风。头顶上的经幡被风吹得剌剌作响,我却气喘嘘嘘地有些虚脱。

正准备要下山了,忽然瞧见队友渺小的身影正一步步努力地走上来,内心顿时一阵欣喜和感动,她们到底是好样的。两人都是第一次到尼泊尔徒步,然后就随我这个疯子徒步圣母峰基地营路线,没有导游,没有背夫,凭的就是一股毅力。

我就这样,独自在这个许多徒步客梦想抵达的地方,仰望圣母峰、怒慈峰,俯瞰往远处奔流而去的昆布冰川,等待着两个缓缓移动的渺小身影,逐渐清晰地来到眼前。看看腕表,已将近两点钟了。昨天夜里文君和我高山症发作,今早都不见好转,以为即将功亏一篑,幸好旅舍中有个导游尼玛建议我们喝蒜汤,才奇迹似地扭转乾坤。我们是11点钟左右才拖着状况不佳的身躯出发来到这座黑岩峰。时候是不早了,但我心里盘算着今晚无论如何必须离开Gorak Shep,到Lobuche过夜,以躲避高山症!虽然只是200公尺的分别,但是低一些,就安全一些。来得及吗?我心想,只要赶在天色全黑之前越过冰碛区过后那路线最错乱的地段,跨越那座险坡,下到山谷,即使入夜了也不怕迷路。

下得山来已将近4点,太阳已躲在众多山峰背后,气温更低了。旅舍老板知道我们这个时候还要赶去Lobuche,竖起拇指说:勇敢的马来西亚女人!等着队友吃点东西果腹,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有点焦急,但我提醒自己要冷静,这一刻,根本没想别的,就是一心一意跟时间竞赛,一心一意要赶在天黑之前下到山谷,一心一意祈求着上天让我们下到山谷之后才完完全全降落黑幕,虽然,我其实根本不知道天色全黑是几点!又或者如果还没到山谷就天黑了怎么办?手电筒的照明能应付那路线最迷乱的地段吗?脑海中,根本没有迷路这回事。我,仿佛着了魔般有十足的把握,只祈求上天务必要等我们下到山谷才天黑,一切就没问题了。我,就是一心一意要到Lobuche!心里一心一意地认定,只要到Lobuche,我们就安全了!



又是那没完没了的冰碛迷阵,我望着渐暗的天幕,一边祈祷着队友们能加快脚步,一边祈求着上天放慢降落黑幕的步伐。天色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面前依旧是没完没了的冰碛地。当眼前出现那片熟悉的路线最错乱的地段,我大大地舒了口气,终于越过了长长的冰碛地了!山谷,就在不远的前方。我的步伐丝毫没有慢下来,昨天经过的路线和这里的地理形势如地图般很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我完全不理会眼前错乱的路径,精确地辨明前往山谷那面陡坡的方向。这时,天色几乎全黑,但我很庆幸还可依稀分辨出下坡路。当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比较平坦的山谷里,黑暗立时自四面八方涌来,将我们吞没!真的伸手不见五指,什么都看不见,只剩远天的星星!那一刻,我深深感谢菩萨的保佑,宇宙神奇地相应!

心里的担忧刚去了一大半,却在此刻发现,我们三人的手电筒,只有保亿的可以照明,文君和我的都只能发出残弱的光,黑暗中根本起不了作用。心立时凉了半截,虽说不会迷路,但还要走好一段路才能抵达Lobuche,回头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往前走!只希望这仅有的一把手电筒不要在中途出什么状况才好,否则,我们大概会在荒野中冻死吧!因为没有手电筒,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事不宜迟,我持着这唯一的光明,很专注的往前探路,走一小段,然后转身为队友照明,让她们跟上来。就这样不断重复着,一小段一小段距离地前进。海拔5千公尺的喜玛拉雅暗夜,万籁寂静,只听见我们略粗的鼻息和脚步声,划破浓重的黑暗和寒冷...谷中路径原来比印象中错综许多,很多时候是靠着手电筒照明的范围内所能看见的牦牛粪和纷纭的脚印来领路。也不知走了多久,当无穷无尽的黑暗中隐隐闪现了心中期盼好久的灯火,我知道,我们终于安全了,Lobuche,就在前方!这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

我们就这样靠着仅有的一线光明,摸黑抵达了Lobuche!这一夜的星空绝对可以媲美曾在撒哈拉见过的,海拔5千啊,离星星那么近,但我们都没有心情欣赏,也来不及害怕,在这又寒冷又寂静的喜玛拉雅荒野中,一盏灯火安抚了我们的心,一碗热汤温暖了我们疲累的身心,这一夜,我们在呼吸顺畅中沉沉地睡去....

后记:这一段海拔5千公尺的夜行,是我迄今为止经历过最惊心动魄的旅程,临时的决定,侥幸的准确判断,宇宙神奇的相应,是那么地不可思议;队友们完全的信任和配合,迄今深深感谢。第二天,在阳光普照中醒来,保亿说:我昨晚不敢跟你说,我担心雪豹出现呐!

2007年12月(另见勇闯圣母峰基地营)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凯尔特的气息


生活在这块凯尔特人后代的土地上,要寻找这个古老民族残留下来的踪迹,最靠近Cardiff的,应该就在海边古镇Llanwit Major了!

趁着暑假未结束之前,我选了个天气不错的日子,骑车前往古镇,并打算到离古镇不远的Glamorgan Heritage Coast看看,因为,我,又想念海了!

Llanwit Major离Cardiff约20英里(32公里左右)。我和往常一样,依着地图,自己拼凑出一条乡野路线,虽然辗转,路途也较远,但是空气清新风景好,途中经过不少威尔斯的古村,虽然偶尔必须应付疯了般张牙舞爪、作势扑人的看门狗,但是随着单车不断地上坡、下坡,驰骋在威尔斯乡野中,我深深沉浸在这宁静和自由的天地里。

抵达Llanwit Major之前,有一大段路无法不骑在主要交通道上,但这一段路开始,就看见海了,而且就在麦田的尽头!一些已收割的麦田里正栖息着一群群海鸥,海鸥一发现陌生人靠近,都纷纷展翅转移阵地,那情景好看极了!

几乎每一段历史都在Llanwit Major留下了印记,铁器时代的堡垒,罗马别墅,凯尔特十字架和石雕,中世纪农庄,都德时代风格的房子...今天,在古镇里漫步,徘徊在充满古风的窄巷,一转角,一拐弯,都是老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超过数百年的历史,或背后更久远的千年...


跨越墓地,来到了St.Illtud‘s教堂,推开教堂古老的木门,咿呀一声,历史翻到了公元500年凯尔特圣徒St.Illtud在这里兴建教堂兼学校的那一页。圣徒对宗教的热诚和坚持,为后人继承,令基督教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至今。今天,教堂的西部就是后来1100年诺尔曼人在凯尔特教堂原址上所建,里头展示著名的凯尔特十字架Houelt cross,和一些中世纪石雕。比较宽敞的东面部分则是诺尔曼人随后于13世纪时增建。


远离凯尔特人的气息,我闻到了海的味道。llanwit Major南部不远,就是Glamorgan Heritage Coast了。我骑到了海边,去看335万年历史的层状石灰岩峭壁,和延深入海的块状石床。然后走上蜿蜒在悬崖边的徒步小径,看到了久违的画面:
一边是风吹草低,另一边是惊涛拍岸;
一边是宁静的田园风光,另一边是动魄的海陆大战;
一边是懒懒地在听海的牛羊,另一边是自由地乘风飞翔的海鸥...
我,说到底,就是爱上了这样的海岸线!
(另文:侏罗纪海岸+奇妙的南丘陵白崖海岸线)




这一天,徒步两小时,骑了60多公里的路。

2011年9月8日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欧洲街头的生命泉源



欧洲城市街头,随处都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直饮水机。这是在西班牙塞戈维亚,一台设想周到的直饮水机!

由于这些直饮水机,令人们在欧洲旅行的时候,特别是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常常不需要为饮用水烦恼。渴了,遇上图中的直饮水机,将口凑上,就可以喝个够,需要的话,还可以装入水壶里带走,省了不少‘水’钱。意大利的更经典,尤其是罗马,听说还是地下泉水,入口特别甘甜!但是啊但是,如果无法确保可以找到免费厕所,最好还是节制些,搞不好得花上好些钱去‘放水’。免费水穿肠而过之后,身价百倍呢!

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蓝莓恋歌

摘自黑森林的蓝莓煮成的果酱终于还是吃完了!用‘终于还是’,好像有舍不得吃的意味!确是舍不得吃,虽然还有一罐还没开封的也是摘自黑森林的红莓煮的果酱,但我还是特别钟爱这个蓝莓的,虽然果酱的颜色乍看之下黑黑的,不怎么起眼,只有当拌入到天然酸奶时才会显出惊艳的紫红色,但就是觉得味道特好,也不知道是否吃着的是掺和了对蓝莓的爱恋。

在德国南部森林的这个夏天,随着朋友的mobile home,畅游Swabian Alps、黑森林和Pfalzerwald,途中心醉于多瑙河河谷的秀丽、谷中怪峰异石的雄奇、夏日田野构成的迷人色彩、山间古堡的壮丽、疑似天堂的世外桃源、黑森林大雾的迷离,以及乡村里一群老人家自弹自唱着Pfalzerwald歌谣的悠扬歌声。但我这个热带来的孩子,当邂逅森林里到处生长着的蓝莓、红莓、正等待夏天艳阳的滋润而成熟的黑莓,还有树上随手摘下就往口里送的樱桃、梅子,以及各种正在酝酿成熟的坚果、苹果、酿酒的葡萄等,才是真正的乐疯了!

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采莓!特别是在黑森林里采蓝莓!一颗颗蓝莓,由于颜色和生长部位的关系,就像一颗颗隐藏着的蓝珍珠一样,一般站着的视角很难完全发现它们,必须俯身近看,而且还要常常把头贴近地面,从比较低的视角仰看树身,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一颗颗隐藏着并散发出幽幽蓝光的珍珠。第一天抵达黑森林时,在静谧得只听见残留在针叶间的雨滴以缓缓的节奏轻轻触动地面的森林里,独自发现这些隐藏着的秘密,我的内心是多么的欣喜,这件来自大地的礼物,美妙得令人难以言喻!

我到的时节,很多蓝莓已被大量采摘,而且用的还是很残暴的方式。听朋友说,是用像梳子一样的器具,从茎的部分往外刷,这样就可以将蓝莓一网打尽,当然无法避免的也刷掉了小蓝莓和叶子了。所以铺在森林里的蓝莓树,只要被这样蹂躏过的,都光秃秃的几乎botak了。这就令蓝莓变得更珍贵了,每每发现了漏网之鱼,即使就那么一颗,也会欣喜若狂!更别说碰上了还没被残害的。我们就很幸运地在一块未被猎莓手碰过的森林里,采了1公斤200克重的蓝莓!

朋友把蓝莓,还有后来采摘的红莓和黑莓,都煮成了果酱。自此我们每天早餐、我的午餐,还有午后或晚饭后的酸奶,都少不了这些‘莓味’。朋友知道我喜欢,还特让我带了蓝、红莓果酱回来英国。这个暑假,可说是满溢着果酱香!而发现和采摘蓝莓的美妙过程,令我上了瘾般地爱上了蓝莓,由始至终,甜甜蜜蜜地谈了一场夏季恋爱!

后记:

每次旅行都喜欢安排在秋季,因为金秋令人心醉。后来在英国度过两个春季,开始恋上万物争春的景象。来自常年是夏的热带,一直以为夏季不过如此,此次却为夏日大地所触动。

写于19/8/2011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X 因素

清晨,坐在窗前读书,听见邻居的小孩在玩儿的笑声,清脆的童音令我突然回忆起小一在班里唱蝴蝶花的时刻,印象中好像还是站在桌子上唱的。那时候我的班就紧挨着学校的食堂,下课前的歌唱班,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总喜欢跑来看小学生们唱歌。我记得那时候,独唱时可唱得起劲儿了,一点也不害怕在别人面前表演。当然那时候的小脑袋里,并没有表演这个字眼。只是纯粹喜欢唱歌,后来一年级歌唱比赛还得了个第二还是第三吧!此后几乎小学每个年级都参加歌唱比赛,要不就讲故事比赛之类的,小三还参演了话剧小熊钓鱼,演了小花猫。但应该是小四开始吧,我莫名其妙的开始有了舞台恐惧,表演唱歌时开始害怕了,声音也会发抖,那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每次在人前比赛或表演就开始紧张的不行了。虽然小六最后一次小学歌唱比赛还是得了第一名,但这个恐惧症却似乎就此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了。。

长大后,这种在人前被聚焦时的紧张害怕,延伸到在人前发表讲话时也有这样的窘境。这种情况在大学时代稍有改善,那时候参加了创作坊,常随队友参加演出,而且作为活跃的一分子也常常需要发表意见,慢慢地也从不主动开始变成比较主动了,比较有信心在人前讲话。不过,那时候因为吉他弹得好,常做的都是些伴奏,舞台焦点都不在我身上,或许也因为有伴,不大害怕,所以在舞台常常都能尽情发挥,也很享受舞台表演的时刻。但一到独唱时有时候还是不行。记得海螺新韵奖半决赛,我可是紧张的连前奏部分的吉他弦都压不紧,声音更是抖着把歌唱完的!天啊,那时候心里觉得多糟糕啊,还好决赛那一天虽然还是走了好些音,总算是比较投入的把歌唱完,千多人啊,总算没出了大丑,也许是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吧,这我也是到现在才懂。后来大三和大四两年,在创作坊算是senior了,也许是信心,又或许是前两年频密的演出训练,上台演唱就比较没有问题了!

现在回想起来,信心和训练,真的是舞台表演所不可或缺的。现在搞的吉他独奏,表演时讲求信心和专注。信心来自于对所演奏的音乐的充分准备和了解(包括练习),专注则得自于演出的训练以及思想方面的建设。我常觉得,表演时就像经历一场思想的战争,这里头有正负面想法的角力,专注和分心的拉锯战,只看谁胜谁负而已,当然,前提是对所演奏的音乐已准备充足,否则一切徒然。以前不懂,虽然很勇敢地追求了自己的梦想,但心中时不时都会隐隐然觉得是自讨苦吃,选择了一块自己没什么天分的。经过这一年学习,看了好些心理建设方面的书,虽然在人前表演依旧是个可怕的梦魇,但已慢慢地了解,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如何在角力和拉锯战中取胜,这就好像练习一首乐曲一样,不进则退。那心还是一样分的,负面想法还是一样会有的,必须要做到的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在这方面,很讶异东方的灵性训练包括静坐和观想,在西方早已被普遍应用来对治演前/演出焦虑/恐惧症了。

因为了解,所以每一场的演出成功或失败,也不会那么在意了。因为有时候难免魔高一丈啊!有时候却是i肾上腺素发挥惊人作用!这全系于所谓的舞台X因素所决定,也由于这样,所谓的LIVE才吸引人,对吗!

(写于17/8/11)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Velocity vs Intensity

我最喜爱和欣赏的吉他作曲家Leo Brouwer说过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 I hate velocity,but I love intensity.

教琴这么多年,曾经不止一次,学生问我:老师,你可以弹多快?或,你弹过最快的是哪一首‘歌’?我不会介意年轻的孩子们这么问,而且他们也没有挑战我的意思,只是好奇。但是孩子啊,我应该怎么告诉你,音乐的意义是什么呢?从来没有学生问我,谁,很musical!

也难怪,充斥在他们周遭的都讲求速度,电子产品讲求速度,快,还要更快;电影蒙太奇和节奏要快,不然没味儿;吃的是速食餐;体育竞技场上更不用说啦,音乐则节奏感不仅要强,同样的也要快,这样才够酷!有的学生误解古典音乐的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乐曲速度很慢,所以很闷!?(大概从来没听过巴哈、莫扎特、贝多芬等等等等!!)

上youtube搜寻,有的录影标题大概是‘the fastest’什么之类的,真的弹得很快、很快!但问题来了,第一,快就是有素质的音乐吗?第二,还能再快吗?第三,没这么快的就不够好吗?第四,音乐只讲求速度吗?

我只说古典吉他。新一代古典吉他乐手,弹得越来越快,而且很干净,技巧方面简直出神入化,这是可喜可贺的,因为这说明了速度不再是这个年轻的古典乐器的障碍了。但另一方面,音乐诠释却显得有些苍白,难得听见古典吉他展现‘小型交响乐团’的魅力,而是一台又一台的‘grand piano’!

的确,速度可以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且马上获得赞赏。像杨雪霏弹Villa Lobos的第12练习曲,第一个印象就是:天啊,我即使练一辈子也不可能弹到这样的速度!还有Ana Vidovic演奏的巴哈BWV 1006a前奏曲或Walton 5 Bagatelles I和V,没有多少人能弹得这么快又这么干净。最近听John提起在荷兰遇见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吉他手,弹奏速度快得像机器一样!!去年,他在德国评审一项比赛时,也遇见一位参赛者弹Walton的Bagatelles 1弹得很快,比赛结果不入三甲而令这位乐手百思不得其解。追求速度,似乎已成为古典吉他界里的趋势,而且,观众似乎也很喜欢!

走笔至此,也许你要误会我是反对速度的,绝对不是。速度的确很重要,我们弹奏某些音乐,如果没有速度,就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乐曲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我们不能把一首Gigue弹得很慢,那就显示完全不了解这种舞曲的风格。

但并非每一首乐曲都要弹得越快越好的。我记得去年跟John上Walton的5 Bagatelles第三Alla Cubana时,第一个评语就是:你弹得太快了。乐曲的题目显示这是一首古巴音乐风格的曲子,而且作曲家也标示了演奏速度!也许他看出我眼中的疑问,接着说: 很多人都弹得很快,我不明白,也许他们没有看谱!真绝的回答!当我开始慢慢地去发掘这首乐曲的内涵时,她,原来是一首这么美的音乐,太快的速度是埋没她的美的最大原因!因为,太快的速度破坏了这首乐曲的intensity。

然后,我读到了Brouwer的那句话,从此,更令我深思velocity和intensity在音乐中的意义。我相信,Brouwer要表达的是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只有velocity是没有意义的,好的音乐在于如何成功创造intensity!这就不只是单靠速度就可以达到的。我们通常说音乐很美,美在哪里?美在她的intensity,让我们的情绪被引领着起伏、波动,被感动,被征服。Brouwer甚至说,对很多人来说属于表达音乐美感的vibrato技巧,对他来说是却是表达intensity!我现在越来越有同感。

芬兰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Kai Nieminen到我们学院授课时也曾说,music is to create tension。我想,他们都在表达同样的音乐哲学。这个tension或intensity可以通过音质,音色和音量来达到,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首先不仅要对乐曲深入了解,才有能力诠释她,创造张力;其次,要对本身弹奏的乐器充分掌握,例如你手中的吉他到底能够发出怎样的音色,而你本身的技巧是否能够创造你脑中想要的音质、音色和音量。常说,吉他是小型交响乐团,为什么?就是因为她可以在一首乐曲中,有时候是大提琴,有时候可以是小提琴,有时候是铜乐,有时候是巴松管,有时候是double bass,有时候是钟声,有时候是敲击乐器如鼓或锣,有时候却是竖琴。。。。对我来说,这是一把奇妙的乐器,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她。而超越这一切技巧的,tension或intensity的创造,秘密却在于articulation和phrasing,这是Graham Wade解读很多吉他演奏家的共同偶像Julian Bream时的醍醐灌顶!